不知道幾年過去了,MIT成為消費者心中的優先考量之一,包括我在內

呵呵,當然商品的製造品質是蠻重要的因素,還有一份支持台灣店家的同胞情誼。

不能否認的,現在哪樣東西不是MIC?只是,如果MIT品牌訴求成功,代表大家認同你

但如果是在獲利考量下,而違背了品牌初衷,那麼就不要怪消費者的反撲。

 

我覺得,這一波抵制風波,不是在抵制大陸貨,而是憤怒店家違背了當初的品牌承諾:「要給台灣製造業機會」

而現在卻以產能不足、或降低成本為由,而把生產線拉到海外市場,說真的,我是沒那麼極端,但也不認同這樣的行為。

商人以獲利為目的,這無可厚非,但是在獲利與承諾、道德之間

如何取得平衡真的是一場拉鋸戰,然而,我並不反對修改承諾,唯有精神不能動搖

甚至只能做的更好,如同星巴克創辦人霍華舒茲,他對消費者的承諾是:「以一杯好咖啡創造人際互動」

但是在全球總店數的過度擴張之下,變得只是賣出一杯杯只能算是標準品咖啡的同時,

股價一年內從35美元跌至20美元以下。由此可知,消費者並非感受不到企業的微小轉變。

 

這一波抵制平價服飾風波,大致上已經平息,但是這也給我們一個教訓,做人處世的精神,

不一定要很高標準高道德,但是面對自己的初衷與原則,是否能從一而終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熊太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